资讯详情

上了省台!很多人还不知道,肇庆这里曾是茶楼……

2023-04-18 17:44:49 高要融媒

在老城区里最不缺的

就是烟火气
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近日
广东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新鲜驾到》节目
来到了肇庆端州老城区
探访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
游览路线

线路由西往东

将6个分布在不同处的文物景点
依然人生成长阶段
串联了起来
整体像是一个博物馆
但又能打破藏品的局限身临当中
感受历史文脉
图片

01

第一站:石桥亭

图片


历史上,这里是城乡的交界,周围都是水塘,道路之间有一座石桥连接,当时的慈善机构广善堂带头倡捐,集资建造了这座亭,并且安排专人在这里为过路人施茶,石桥亭正因为它的位置而得名。


图片

许伟刚 摄


亭内有个小小的房间,当时里面有专人煮茶,过往的路人可以坐下休息一下,喝口茶,稍作休息之后再出发。

图片

02

第二站:翕庐

图片


有天井,还有后花园……翕庐的前身的确是一家豪宅,是端州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民国时期宅院,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今,是端州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历史的物件。


图片


据了解,翕庐俗称“绿瓦桁”,“桁”指的是房屋上的承重骨架。翕庐的屋顶是用碧绿的琉璃瓦盖的,当时的肇庆,只有有钱有身份的人才盖得起这样子的房子,大概因为比较少见,这具有身份象征性的屋顶“绿瓦”成了“翕庐”的代名词,为肇庆人广而传之,反而“翕庐”很少人知道了。

图片

03

第三站:倚岩茶楼旧址

图片


在端州区城中路与正东路交界的斜坡顶处,有一座三层高的建筑,它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倚岩楼。当年,它还是“肇庆味道”的代名词。根据资料记载,倚岩茶楼在1924年开始营业,1967年结束营业。


图片


据说,除了常见的广式早茶点心,倚岩茶楼还有许多独家广府菜肴。而且,倚岩茶楼用的不是普通的陶瓷茶壶,而是较高档的锡壶,这种锡壶泡出来的茶水味道特别醇香。

图片

04

第四站:肇庆府学宫

图片


肇庆府学宫,是广东省现存较大的一座孔庙,也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古时候肩负着儒学教育、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是大家心中的神圣之地。这里前身是高要县管辖,所以也叫做高要学宫。


图片


据史料记载,肇庆最早的学宫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端州知军州事朱显之创建的端州州学(今城中路市政府大院内)。宋崇宁年间迁建至城东,即如今的正东路高要学宫,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重和元年(1118)正式定名为肇庆府学。

图片

05

第五站:阅江楼

图片


叶挺独立团的诞生地,便是肇庆的阅江楼。据介绍,七星岩阆风岩、聚星桥和鼎湖山麓曾是叶挺独立团野外作战训练的场所,在北伐战争中取得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的胜利,都是受益于在七星岩、聚星桥的训练经验。


图片


在阅江楼内,复原了叶挺独立团团部当年的部分场景,向大家展示肇庆的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

图片

06

第六站:崇禧塔

图片


据史载,在明万厉十年(1582年)九月,祟禧塔由岭西副使王泮兴建,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竣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崇禧”两字取“文运兴旺”“鸿福无疆”的寓意。


图片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崇禧塔不是人们所说的“佛塔”、“宝塔”,而是“风水塔”。据说,以前西江水滔滔而东,其气不聚,人才遂如晨星,于是建造崇禧塔希望能建塔聚气,镇西江“祸龙”,又聚揽人才。

图片


原来,这条线路还有个名字

叫“温暖成长路”

每个景点所代表的人生过程阶段

都有所不同

图片

石桥亭——起步

翕庐——积累

倚岩茶楼旧址——追忆

文庙——尊重

阅江楼——敬仰

崇禧塔——攀登




这样的一条路线

恰恰就像我们人生起步到高处

经历的一个过程

平时说的“厚积薄发”

其实也是经过了不断的累沉淀

才得到的结果

大家有时间的话
也不妨到这些地方打卡一下
感受历史的温度


来源:高要融媒    肇庆零距离


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