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从“绿瓦桁”到现代化“大书房”,肇庆市图书馆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

2019-10-19 09:37:45 多彩肇庆、西江日报

来源:多彩肇庆、西江日报


四年前的一个寻常日子,早已从肇庆市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退休的廖扬新骑着自行车,拐进端州区正西路,来到位于西门斜坡脚一座绿色琉璃瓦作屋顶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物——翕庐。他熟络地在仅有的数排书架前细心挑选图书,再寻一个位置静读。


▲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物——翕庐。Jack 摄


在2012年肇庆市图书馆新馆建成以前,

充当临时“旧馆”的新馆筹建处“翕庐”

便成为诸多如廖伯一样的市民

选择阅读的地方,

而这里,也是肇庆市图书馆的始源。



翕庐


翕庐,端州人俗称“绿瓦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33年,因为其绿琉璃瓦顶得名,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兄长余骏谋的宅院。2004年12月,余家后人将“绿瓦桁”捐赠给肇庆市人民政府。2005年2月,肇庆市图书馆正式建制,新馆筹建处便设立在这座颇具历史的建筑物中。


▲翕庐主楼门口。朱静欣 摄


▲2003年,翕庐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朱静欣 摄
翕庐屋顶的碧绿琉璃瓦。朱静欣 摄

为满足市民阅读文化的需求,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和利用“翕庐”馆舍资源优势,在主楼一层开设了书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在二层设置地方文献是和端砚陈列室。


▲书报刊阅览室。朱静欣 摄
▼电子阅览室。朱静欣 摄


据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

翕庐馆舍因面积受限,馆藏文献总量只有3万册,远远不能满足肇庆城区38万居民的文化需求,难以达到《广东省文化发展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力争到2010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市级图书馆藏书50万册以上”的要求。



▲翕庐内的书架上放满书籍。朱静欣 摄



 肇庆市图书馆新馆


2007年,肇庆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文化名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市图书馆的建设进程,此外,依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选址肇庆市城东新区96区地块为新馆地址,总投资1.15亿元,建筑面积达16500平方米。2012年12月,肇庆市图书馆新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肇庆市图书馆新馆。朱静欣 摄


在诸如廖扬新等老读者看来,与翕庐“旧馆”相比,肇庆市图书馆新馆最大的改变莫过于馆舍占地面积10倍的扩增——16500平方米。


除此以外,鲜明的岭南现代建筑风格、“书与砚”的外观设计也让老读者们大为赞赏,“既现代又古雅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肇庆山水名城的特征和文化历史沿革。馆内不但宽敞,采光和通风都非常好。”


2015年,廖扬新迁家至城东新区,每天早上他都像以往一样,到图书馆阅读,只是阅读的地方从翕庐“旧馆”改到了市图书馆新馆。


小朋友们正在肇庆市图书馆新馆的少儿阅读区内看书。来源 肇庆市图书馆


新馆开设有书报刊阅览区、少儿馆、“喜阅 空间”低幼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国学馆、端溪书苑、24小时自助图书馆、捐赠换书服务中心、无障碍阅读服务中心等服务区域,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据统计

现今肇庆市图书馆新馆的纸质文献资源总藏量达到77万册(件),是旧馆时期的25倍;电子资源总量达到47.8TB,是旧馆时期的40倍


截止目前为止,累计注册读者11万人。2018年接待读者85.5万人次,年外书刊59万册次,年数字资源下载、浏览量201.5万篇/册次


肇庆市图书馆新馆的报刊阅读区。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紫怡 摄


据肇庆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

肇庆市图书馆新馆与旧馆相比较,除在硬件设施的提升外,还体现在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方面,如采用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读者书刊借阅自助管理,同时为读者提供自助登录网上阅读、向读者提供短信借阅到期提醒等全方位自助服务;设置独立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满足读者提供24小时借阅书刊需要;建设了大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平台的数字知识服务,聚合公开网络资源以支持知识增值,向用户主动推送资源、信息,实现读者服务数据实时揭示发布;通过虚拟社交空间,促进线上线下交互,营造一种线上互动、线下服务的文化阅读氛围等。


来源 肇庆市图书馆


2013年、2017年,

肇庆市图书馆连续两次

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如今,肇庆市图书馆新馆

已成为肇庆的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


肇庆市图书馆新馆。资料图片


未来新馆不仅将发展成为

城市公共服务的标杆、公共管理的标杆,

而且还以传承城市文化个性、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凸显城市文化形象为任务,

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

得到公众普遍认可的城市文化地标。


来源:多彩肇庆、西江日报

11后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