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肇庆教育有这些“招儿”!
2018-09-07 17:28:39 肇庆教育号
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跟随教育君一起了解!
↓↓
市中小学专任教师5.97万人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为5.97万人,与5年前相比,增加1.25万人,增长26.48%,高于全省平均增长6个百分点。
师生比为:小学1 :18.6、初中1:13.6、高中1:12.2,达到了珠三角的平均水平。
同时,近3年全市大力招聘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其中引进硕士研究生达466人,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初中教师本科比例、小学教师本科比例、幼儿园教师大专比例分别为18 %、95%、75%、84%,基本达到或略超珠三角平均水平(分别比5年前大幅度提高62、42、11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
我市教师队伍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并为肇庆建设广东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提供坚强的教育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那么
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亮点呢?
为你“揭秘”一下
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一直以来,我市积极引导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严格遵守师德规范,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师招录准入、职后培训、日常管理全过程。 前不久,在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举办开学前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班,资深教师为新任教师讲师德教育深受欢迎。像这样的课程在该校已经成为常规,而这并非是个案。每年,我市在职教师培训都开设了师德教育课程,并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全市5万多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培训成为风潮。 树立典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 去年,全市评选出的评选出了10名“最美教师”、 5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 100名“优秀班主任”、 100名“优秀教师”,并在9月开展“最美教师巡回宣讲活动月”。以此为契机,我市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大力表彰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和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展示当代教师精神风貌,倡导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不仅要让他们有里子,还要有面子,需要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 从2009年8月起,我市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全面实现了与公务员队伍“两相当”。另外山区教师待遇得到了明显倾斜。2018年,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提高到了人均不低于1000元,出现了教师从城填向农村“回流”的好现象,同时今年市政府出台了政策,为山区和农村幼儿园教职工发放专项津补贴,起步标准每人每月100元,今后还将逐步提高。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摄 总之,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在提升教师师德的前提下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教师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和安心教育,才能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今年3月24日,由肇庆市教育局主办、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承办、肇庆中学协办的粤派教育高峰论坛暨肇庆市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结业典礼在肇庆中学举行。来自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教育专家以及广、佛、深、肇的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等12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教育发展大计。 这次南粤大地上的教育盛典,是我市实施“强师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各级培训项目的一个缩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首先要促进教师队伍的强大。为此,我市在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狠下功夫。 在本土,加强校地联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充分利用肇庆学院作为本地高校的资源优势,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教育、教育研究等方面与肇庆学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和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支持肇庆学院在怀集、封开、广宁县建设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协助开展教师培养和师范生顶岗支教的合作活动,取得明显的效果。 同时,大力支持肇庆学院建设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工作,组织引导县(市、区)和学校使用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加速提升我市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在省内,我市委托省第二师范学院开展“三名”培养工程项目,培育中小学市级名校长培养对象60名、名教师培养对象30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0名,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骨干教师的培养渠道并没有因此止步。我市及广宁、德庆、封开、怀集、肇庆高新区教育局分别与香港浸会大学签署了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并于2017年3月继续派出35名中学校长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研修培训,与国际和港澳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的模式正在形成。 我市中小学校教育交流访问团到香港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提高师资水平,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周密落实,构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可以看出,我市围绕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分时段、分内容的“立体式培训”常态化机制正逐渐完善,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已见雏形。
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今年45岁的戴国明在高要区水南镇中心小学任教已有25年。春华秋实,25载的教学生涯,一批批学生从他讲坛前毕业,同时也有不少同事离开三尺讲台,与他握手道别。 戴国明表示,以前山区、农村老师工资只有几百块,不少同事干脆辞职下海经商,后来工资慢慢提升与城区的老师一样,两相比较大家还是更愿意到城区工作,“但现在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从2013年1月开始,当时戴国明每月能领到了800元的生活补助,现在已涨至每月1150元,加上工资及其他补贴,年薪约为13万元,这比高要城区老师工资要高。 福利待遇的提升,稳定了山区、农村教师队伍。戴老师说得很坦白:“一方面是感觉更受重视,另一方面工资待遇提高让‘往城里调’的想法不再那么强烈,让山区、农村教师更安教、乐教。” 乡村教师工资的增长,得益于完善的政策保障。我市从2013年开始积极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每年补助标准都在提升,2017年我市月人均发放金额达917元,超过省定发放标准900元,全年19447名教师享受补助金21399.48万元。2018年,这一标准还将提升,达到人均不低于1000元。 在拓展教师补充渠道方面,各山区县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对研究生学历教师给予每月1000-1500元的特殊津贴,德庆县还对招录引进的研究生学历教师给予一次性安置费3万元。生活补助的发放,激发了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仅使得乡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情况明显好转,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山区及农村边远地区从教。 ▲冷坑镇中心初级中学 此外,我市制订印发《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的刚性约束机制,健全教师晋升、评优、评聘等机制的政策导向,探索推进“县管校聘”工作。切实加强与人社部门的沟通联系,解决教师岗位聘用问题,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 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全市共交流校长166人、交流教师2228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教师数1231人、骨干教师交流人数614人,有效地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新学校 新气象 新目标 新教育 在今年6月,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印发肇庆市教育提升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我市今后3至5年教育发展方向。其中,对于城镇优质学位不足、大班额问题以及生源外流情况提出相关对策。通知要求,从2018年起,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每年至少新建、扩建1所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市2018年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新增学位不少于10000个。至2022年,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累计不少于50所,新增学位62000个以上。 图源:鼎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9月3日全市中小学校开学,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新华校区)等多所学校开门迎新,带来数千新增学位,为教育注入崭新活力。新学校的投入使用,正是各地交出的阶段性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肇庆附属学校改制成为寄宿制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新的肇庆新区实验学校已经面向全市招生,将为扭转生源外流现象做贡献。 而肇庆凤凰三立学校作为民办学校的新成员,将进一步刺激我市优质民办教育活力。
相信随着义务教育扩容提质行动计划稳步迈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将惠及广大群众,必将推进我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除此之外,通知还对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高中教育组合发展、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都提出具体行动计划。
来源:肇庆教育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