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沾泥土,心中满真情,肇庆中院这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2020-09-19 15:41:53 公正肇庆 西江日报

初秋的封开县莲都镇,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混凝土水泥路穿村而过,路的一边是稻浪滚滚,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群众脸上;另一边则是白墙黛瓦、干净整洁,美丽乡村图景呈现在人们眼前。


作为脱贫攻坚驻点帮扶单位,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肇庆中院”)用心用情帮扶,给帮扶的长罗、文华、华石和河口四条贫困村(社区)带来了喜人变化。    



撸起袖子 迎难而上


四条贫困村(社区)拥有3466户,总人数为19081人。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1户393人。由于地处山区,产业发展滞后,使得四条村(社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成为当地群众的强烈期盼。


4年来,肇庆中院先后派出两批优秀工作队员到基层一线扶贫,平均每年投入扶贫自筹资金超过14万元,帮助驻点村补齐民生短板,助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该院主要负责人也定期深入基层调度推动扶贫工作,现场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为扶贫干部鼓劲加油。2020年4月,结对帮扶的一个社区、三条贫困村全部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户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扶贫工作队积极尝试消费扶贫新路子,通过动员法院职工力量采购等,帮助群众销售龙潭藕、鸡、鸭等农产品。扶贫工作队还争取肇庆中院支持,安排工会专项扶贫资金,专门购买因受疫情影响而滞销的农产品。



找对路子 发展产业


“咩、咩、咩……”中午时分,伴随着阵阵羊叫声,数十只石山羊在山间跳跃、进食;傍晚时分,羊群在陈聚升的引导下回到基地大棚。曾经的贫困户陈聚升如今成为了镇上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靠着这些“致富羊”走上了小康大道。


▲陈聚升和他的羊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


然而4年前,陈聚升却是另一番景象。2016年,肇庆中院驻村干部到长罗社区入户精准核查时,陈聚升一家的贫苦状况令工作组成员感到揪心。


这个五口之家年人均收入仅2836元,平均到每月人均仅236.33元。陈聚升妻子孔银英身患尿毒症,需要经常去医院治病,沉重的医疗负担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生活非常困难,整个家里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当年刚满40岁的陈聚升看起来十分憔悴,生活的重担让他垂头丧气。


在充分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将该户列为精准扶贫户,询问其对于脱贫的想法。陈聚升打开心房,透露自己曾经养殖过当地特产莲都羊,略有心得,住所附近也有场地可以养殖,只是苦于没有初始启动资金。


▲陈聚升购入了新的割草机。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


2017年,扶贫工作队通过扶贫资金向陈聚升发放了6只小山羊,帮扶其发展养羊产业。工作队还联系了镇上农基站的畜牧师帮助他科学养殖,指导其在养殖过程中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在繁殖期促产。


在了解到陈聚升创业能力高、扩大发展意愿强烈后,扶贫工作队牵桥搭线,在2018年9月为陈聚升争取到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他利用这笔贷款,买回了20只羊。


时间到了2020年,陈聚升养殖的山羊一共生了16只羊崽,整个羊群规模超过50只。扶贫干部也经常听到他笑呵呵地前来报喜:“今天我家又有小羊崽出生了!”


陈聚升一家在扶贫脱困过程中,经过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引导帮扶,自强不息创业致富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了美谈。脱贫致富的模范作用也激发了更多贫困户创业发展的动力和自主脱贫奔小康的愿望。


▲陈聚升在养羊基地附近养起了鸡。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如今,陈家不仅生计有了着落,陈聚升的三个儿女也陆续在技校学到一技之长,这个家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去年6月,陈聚升的大儿子陈文锭从肇庆市商贸职业学校毕业后,因学有一技之长,被推荐到珠海工作,每月有3000元收入。陈家还有一儿一女也在肇庆读技校,毕业成材走向社会指日可待。


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陈聚升一家还购买了社保医保,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他信心满满地说:“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一定过得越来越红火,拥抱小康生活!”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走进莲都镇龙潭荷塘,荷花的清香随风而来,令人陶醉。


龙潭藕种植基地已经成为了莲都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


▲龙潭荷塘。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关键一招。肇庆中院驻村干部了解到莲都镇龙潭藕有悠久历史,于是充分发掘其价值,以“党小组+公司+贫困户+农户”形式,以龙潭藕种植项目,帮扶有劳动力贫困户39户167人。


“龙潭藕种植基地美了乡村、富了农民。”肇庆中院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前明表示,龙潭藕是封开县莲都镇的特色美食,也是该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


▲龙潭藕种植基地已经成为了莲都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近年来,莲都镇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种植项目,并对其进行扶持,在龙潭村(自然村)建立起了300多亩的种植基地,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其中,有60多亩是肇庆中院承办下来,作为贫困户入股和务工的新平台。


目前,龙潭藕的市场售价为8元/斤,村民种植一亩的龙潭藕可收入1万元左右,而种植龙潭藕也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依托。


据龙潭村负责人孔德毅介绍,目前龙潭藕美食节已经举办了三届,成为镇里的一项重大活动内容之一,村民们在节日当天不仅能够展示和比拼自已种植的龙潭藕质量和产量,还可以现场售卖给前来游玩的外村村民和游客。


▲龙潭藕美食节   图源:封开发布


此外,当地乡贤也主动投资,带领村民打造了特色荷藕基地,除了希望在每年荷花盛开的时候吸引周边群众和游客前来观赏、提升人气,更希望通过移植野生龙潭藕扩大种植规模,振兴乡村经济。



就业一人 全家脱贫


“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已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方式之一。


“对有劳动能力但受制于当地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实现稳定脱贫,这是比较好的脱贫路径。”刘前明表示,让他们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稳固扶贫绩效的好办法。


▲孔东英家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


孔冬英是长罗东凤村贫困户,这些年她家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2016年还入住新楼房。三层小洋楼新家里,数字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孔冬英说:



“大儿子莫永淦在端州务工,月收入3000元。二儿子莫永濠在广州务工,月收入3000元。小女儿莫炜炜毕业后在佛山顺德区工作,月收入2500元。”


孔冬英向记者细数了家中劳动力收入情况,再加上分红、肉鸡销售、低保金,今年全家预计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


孔冬英是位单亲妈妈,她坦言最难熬的阶段就是2016年-2019年期间,不仅要赡养老人,供小孩读书,还要兼顾家庭开支、还债,每个月只有靠打散工的2000多元收入,生活非常艰难。


在肇庆中院扶贫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孔冬英的三个孩子全部外出就业,家里一下子多了三个劳动力,还了建房欠下的8万多债务,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来源: 公正肇庆    西江日报

11后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