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红色故事!这位地下工作者为和平解放肇庆作出贡献……
2022-05-23 11:13:54 端州发布
众所周知,肇庆有着丰富的
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
今天,小编带大家回顾肇庆的红色历史
通过珍贵历史资料,
了解那些熠熠生辉的红色故事。



黄永强(1921—1958),1921年出生于高要县附城蟹栏街(今端州区豪居路七巷)。父亲曾任郁南、茂名县县长,后到香港当中医师,于1937年病故。黄永强毕业于省立肇庆中学,1947年到香港明德小学任教,并结识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受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永强。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黄永强的二叔黄航普和堂叔黄范一都曾经是国民党的“国民大会代表” ,黄范一曾任国民政府省政府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三叔黄求实于1931年在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科毕业,曾任高要县参议会议员,也是高要宾兴馆负责人之一,是高要师范学校校长。1948年夏,党组织决定在肇庆镇成立交通情报站,指示黄永强回肇庆,利用其特殊社会关系,打入敌人内部,开展地下工作,接受要明新工委(后来归新成立的高要县工委)领导,配合高要县南岸山区及西江两岸开展游击战,协助南下大军解放肇庆。 △端州区豪居路七巷28号,原蟹栏街19号(资料图) △高要南岸沿江路 李显才 摄 1949年5月,高要人民政府在高要南岸解放区成立。黄永强组织人员将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的布告连夜张贴到肇庆城内的机关、学校、团体、街道、市场,甚至贴到国民党县政府门前的布告牌上,还印成信件,以宾兴馆的名义分别寄给驻肇的国民党军政头目、士绅、工商界知名人士。将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和《约法八章》印成传单,散发街头巷尾。 肇庆地下交通情报站多次提供重要情报,还为部队筹集衣物、药品等军需物资,安全护送党的工作人员过往肇庆,把一批批进步青年输送到游击区壮大高要南岸武装部队。同时,开展城市的统战工作,向各阶层人士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组织工人和学生护厂、护校、护店,保护电厂、银行等部门。 △广宁县供图 由于黄永强等人和华南分局、粤桂湘边纵队均对广东省十一、十二区水陆警备指挥部指挥官(后任肇庆城防司令)廖强秘密策反,促使其将两个主力大队调离肇庆,减弱了敌人在肇庆的力量,为肇庆的和平解放奠定基础。 10月14日,广州解放,原国民党专署密令在肇各机关准备疏散逃走。当天中午,国民党高要县县长朱健雄召集党政军警头目和地方乡绅、工商界代表40余人到正东路倚岩楼胜利厅开会,黄永强以《大光报》记者身份参加。会议决定由廖强任“城防司令”(时廖强在封川江口未回肇),廖未到任前由警察局局长冯泽年联络商会维持治安。会后,朱健雄带领一营残兵,乘船沿西江向西逃离肇庆。次日,国民党专署官员携带部分亲信和电台渡江南逃。 △军管会布告。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当年肇庆解放的报道和记述肇庆解放的周力日记。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18日上午,商会会长李启东根据在倚岩楼开会商定的方法,在正东路商会礼堂组织召开商会成员会议,城防司令廖强和一些知名人士也应邀参加。会议决定加强商民自卫队,安排维持社会治安和组织迎接解放军入城。会议开至11时左右,便接到广利商会的电话,告知解放军已沿广利出发,经水基行军前往肇庆,肇庆商会立即布置烧好开水、煮好白粥准备迎接,并派商会干事李国炎等3人于午饭后前去接洽。 下午,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五团从天宁北路入城,马路两旁有欢迎的群众,有商店燃放鞭炮。高要中学师生在校内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肇庆城内商店、银行照常营业,商店、邮电通讯顺畅,社会秩序良好,肇庆和平解放。 当天,配带“自卫”袖章的人员开始巡城站岗,黄永强亲自负责组织肇明电力厂等单位的护卫工作,保障国家财产完好无损地交给人民政权。 我们当分外珍惜这份荣光, 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来源:端州发布 肇庆发布 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