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有个地方,堪称北回归线上的奇迹!
2019-07-01 16:53:46 怀集人网站
夏至日,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附近
有许多市民游客集聚在一起 等待着“立竿无影”现象的出现 其实,除了独特的天象奇观 封开还拥有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 堪称北回归线上的奇迹! △秀丽贺江 谢京中摄 北回归线经过地球上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现所谓“回归线沙漠带”,唯有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封开县千层峰景区 叶伟华 摄 这一带因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而湿度大,水热资源较为充足,年降雨量达1500—2000毫米,有些山区还形成地形雨,气候、土壤更加湿润。因此,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神奇的回归绿带”。 其中,封开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今天 小编带来一大波封开的美图 和大家探访“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封开, 以山为枕、以水为襟、群翠绕城, 在这里, 山、水、城亲密交融, 气韵悠长。 △伍格英 摄 △左为西江,右为贺江 韦石明 摄 南国山水的柔媚婉约在贺江得到充分展现。 那山,群峰屏列,逶迤嵯峨; 那水,九曲萦回,漫江碧透。 △贺江晨曦 叶灼安 摄 它从千年的古河道走来, 流经秦时明月汉唐雄风, 每一道弯都像是一个个动人传说。 △贺江晨曦 韦石明 摄 乘船游贺江, 疑是画中人。 △贺江风情 谢厚灿 摄 如果在早上登顶麒麟山, 可看到滔滔云海。 山间云雾翻滚, 如海浪起伏,如万马奔腾。 俯瞰山外四周数十里之景, 自有一番“山高人为峰”的飘然之感。 △麒麟山云海 欧镜开摄 “一石成山,横空出世。” 大斑石的雄奇,引得不少诗人为之惊叹: “横卧封州地,天公矮半截”; “料是女娲留,天穿赖补缺”。 大斑石深藏于重重山岭之中, 北回归线的雨水把它滋润得珠圆玉润。 每当雨后斜阳复照, 石壁上便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如梦如幻。 △斑石金秋 欧镜开摄 千层峰集 “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庐山之秀、峨眉之幽” 于一身, 一步一景,步移景换, 漫步期间, 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惊叹造化之神奇。 △千层峰林之千层飞瀑 谢厚灿摄 十里画廊连绵逶迤数里, 如同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 绿色群峰为它布局,秀丽山水为它添色, 麓野阡陌为它点缀。 瑰丽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令人仿佛置身桂林。 △画廊晨曦 邓荣弟 摄 △李炳超 摄 谠山碧绿茫茫,峰高峻秀, 山上的天湖仿佛一颗藏于高山的蓝宝石, 湖水似空中洒落的甘露, 淡得心醉,清得透明。 △谠山天湖 欧镜开 摄 “历史开南粤,首篇在封开。” 封开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 在这里的河滩或山冈漫步, 不经意间就会踩着几万年前的节拍。 △《老别墅》关美凤 摄 斑驳的城砖,苍老的古树, 封川古城沐浴着历史的风雨走到现在, 我们依然感受到它初建时的恢宏气势。 抚摸城砖,可以想象出曾经的市井繁华; 紧贴城墙,遥远的钟鼓遗韵震动耳膜; 登楼远眺,驿道的蹄声扬起历史的烟尘。 △封川古城 谢厚灿 摄 封开曾是汉代广信府所在地, “广信”得名于汉武帝统一岭南后 “初开粤地 宜广布恩信”的旨意。 登上广信塔眺望西江, 千年前的故事早已随悠悠江水远去。 △广信塔 谢厚灿 摄 △广信塔 封开县供图 悠悠绿水从古老民居前流过, 那一湾碧水曾听过谁的乡音? 微风泛起的阵阵涟漪, 记录着村落走过的匆匆岁月。 △ 莫献绪 摄 走进杨池古村, 就像走进了一座岭南古建筑博物馆。 杨池有保护完好的古民居60余座, 都是方石青砖砌成合院式的清代建筑, 座座雕梁画栋,蔚为大观。 而浓厚的兴学重教风气 让古村更添一份文化底蕴。 △谢京中 摄 △乡村闹新春 谢京中摄 耸立的群山、弯弯的河流、整洁的村道、 一片片金黄的稻田、 一户户错落有致的农村人家, 构成了封开乡村诗意的轮廓。 △封开县供图 △《诗意家园浴晨光》莫铉昌 摄 △小山村之秋 梁兆婷 摄 △白垢镇湻村 韦石明 摄 而为乡村注入灵魂和活力的 永远都是那些可爱的人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四季更迭中, 用勤劳的双手弹奏着劳动的赞歌, 每一次劳作都化作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伍世泉 摄 △欧镜开 摄 △《甜蜜人生》莫铉昌 摄 △《百凤啄食》吴礼洲 摄 △刘小明 摄 △《暮归》莫业浪 摄 岭南古郡,大美封开 小伙伴们不妨去封开走走 好好感受那里的 秀美山川和人文魅力呀~
来源:怀集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