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这些古村落,你知道几个?
2019-07-26 17:13:59 怀集人网站
长住在钢筋铁林的城市里,亭台楼阁、青砖黛瓦、仙云缭绕、流泉飞鸟仿佛是现代人可望不可即的风景。古村、古楼、古桥、古亭,仿佛是触手即碎的梦幻泡影。 有山便有林,有江便有洲,有家便有炊烟,有人便有城池。 怀岭大地山川相缭,青山绿水之间怀养着为数众多的村落,奔流不息的绥江两岸养育了怀集一代又一代勤勤恳恳的劳动人民。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这些散落在怀岭大地的一个个小村落在光阴的打磨下光芒四射,仿佛一颗颗闪耀的明珠,成为怀集文化与文明的见证。 扶溪村 -军营式的村庄- 怀集县大岗镇扶溪村位于怀集县西部,南邻省级旅游景点燕岩风景区,“扶溪”一名是古百越人的村名。 扶溪村最著名的景点是被誉为粤西最大明代古民居建筑群“武威堂”。 “武威堂”是怀集县目前保留较完整的整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祠堂,被确定为“肇庆市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村工程及古村落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之一。 “武威堂”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年),创建者石氏,行武出身,世代习武,有习武世家之称。 整座建筑类似于古代的军营,以“武威绵世泽,万石振家声”楹联为正堂堂联,庄园设有前池塘、围墙、前门楼、前庭花园、笔楼、前厅、天井、回廊、祖殿、后堂等,后楼是一座形似官帽的三层楼房。武威堂从村落建筑到世代族风,都显示出以尚武为承传的世代遗风。 回廊 雕檐 前庭 武威堂的中西门与西上屋的门槛是明代浮雕石墩,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浮雕吉祥图案,工艺精细。 门楼石墩三面浮雕,以福、禄、寿图为主体,特别是扇面形图案为明代书画章法,甚为珍贵。屋内木柱以塔形为基,堂屋檐栏和内外墙眉诗画密布,描刻有古诗词、警句、“梅兰竹菊”“鹤凤龙炮”“山水岩云”等图案。 威武堂 → 堂中堂、巷中巷、门中门、屋中屋,堂屋环环相扣,巷道脉脉相通,踱步其间,不免被这古香古色的岭南风韵所浸染。 孔洞村 -文武兼具的村庄- 孔洞村位于怀集东部凤岗镇,以“文武世家”之称而闻名。 孔洞村内山、水、林、石相互辉映,奇山异石、奇花异果相得益彰。古建筑物顺山坡而造,依山傍水,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 依山傍水 依坡而造 文有国选堂、裕后楼、成氏宗祠、观音阁、孔乡书院及清朝皇帝诏书石刻等,武有习武使用的石墩、石屐、石担挑、石磨等历史文物。 孔洞村古建筑群均建在清朝中叶,普遍使用青砖、灰瓦、杉木、石柱、石敏、石板、地砖、陶瓷,在装饰上努力体现书香门第氛围,如瓦页两侧呈锅耳或古钱形,瓦脊呈龙凤,瓦槽拼封。 木柱圆形,横梁呈花鼓形。窗的造型有长方形、圆形、葫芦形,大小不一,布局协调,独具特色。 只消一眼,传统浓郁的岭南风味与底蕴便尽收眼底。 何屋村 -荷香与书香交织的村庄- (温馨提示:建议把进度条拉到07:00进行观看) 梁村镇何屋村位于怀集县西部平原,始建于清代初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何屋人崇文尚武,素有“书香门第”、“文武世家”之称,自建村至清末止,该村有庠生、贡生、国子监、登仕郎等49人。“村墟大铺头,何屋大门楼”是人们赞誉何屋村居豪华的民谣。 村中现有保存完好的百年古屋八座,集中分布在村寨中部,其间错落点缀着七口荷塘,翠绿的荷叶大的如伞,小的如盘,一株株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为古村增添了高雅而幽静的风情。 何屋村古建筑为青砖、木瓦山顶式结构,布局形制大体为一堂一院或三堂一院的怀集传统民居布局。室内装修材料多使用樟木,墙檐、瓦顶则以灰沙、纸根、桐油混合材料为主,雕梁画栋, 造工精巧。 庄严的隆庆堂,古老的秀龙居,古雅的丹霞居,文气香馨的明珠堂尽显岭南古村落特色。 置身书香古村,兰芷之室,使人如饮琼浆,如登春台。 浪美村 -孔儒后裔文化村庄- 浪美村位于怀集县大岗镇,村民的先祖源于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孔子,建村之始取名昌平寨(取名于孔子出生地昌平寨),后更名浪美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民把原有的房屋推倒重建,形成以“至圣裔”为中心左右八纵,前后共十六横,计256座大小规格统一的砖瓦房,是该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浪美村的子孙把孔子对后嗣的训谏:“祟儒重道,好礼尚徳,读书明理”等紧紧铭记于心。最能管窥出浪美村对孔子家训承传的,则是屹立于村中央的祠堂,祠堂的墙身上,题刻着一些饱含儒家古训气息的书画词赋。 砖瓦房的墙身上都刻着大型壁画,或孔子游学图,或孔子讲义图,或田园风光图,将孝义典故、行孝礼仪、传统道德都凝集在壁画当中。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走在这些飘荡着浓厚的儒家气息的纵横巷道,让我们仿佛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领略儒家文明的风采,感受怀岭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色古香的村落,青砖黛瓦、万顷琉璃都是文化的符号,记录着一方土地的民俗民情,积淀着深厚的怀岭文化,如陈年老酒一样,散发出迷人的醇香。 怀集古村落静静地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仿佛一只晶莹剔透的银蝶,在空中飞过,留下璀璨的痕迹,美极幽极。
来源:怀集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