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肇庆亮相央视《中国地名大会》!为你揭秘……

2022-12-20 11:34:49 肇庆妇联

12月17日,

在CCTV4首播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中,

肇庆首集亮相!

“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这是叶剑英元帅

在游览七星岩之后留下的诗句。


图片

七星岩因呈北斗七星状

排列的山峰而得名,

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明珠,

也有着“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



七星岩以坐落在湖面上的山景以及绵延宽阔的湖面为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



图片

△聂伟健 摄

图片

▲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这里的摩崖石刻,

高低错落、并排有致,

一段段精妙的词句,

洋溢着古人对七星岩的赞叹,

可见七星岩从古至今

都是一个旅游打卡胜地!





七星摩崖石刻群是蜚声中外的文化遗迹之一。唐开元年间有名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石室洞口留下全国著名的《端州石室记》。此后,唐朝李绅,宋朝包拯、周敦颐、郭祥正等都在洞内外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或题名。


七星岩摩石刻计有630余幅,仅石室岩内外就有333则。石刻中各种字体皆备,篆、隶、楷、行、草俱全,并包括自唐以后各朝代、国内各地以至日本人的作品,且这些石刻所外地点比较集中,面貌比较完整。其中李邕《端州石室记》、冯敏昌的《七星岩五首》、黎简的《南服陨石》被称为七星岩石刻诗词的三绝。










图片

图片

让七星岩闻名于世的

不仅仅是这里的湖光山色,

还有这种产自

七星岩玉屏岩的特殊石材。

您知道是什么吗?


图片

玉屏岩在古代

因出产一种特殊的石材而闻名。

——白端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古代白端石制作的白端砚多用于皇家,是很高贵的、很尊贵的东西。皇家喜欢用它拿来砚朱砂,红、白色在一起就配合得非常好。


图片

端砚以其致密坚实幼嫩、

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

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

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

而闻名于世。

图片

△最大的白端石。黄咏欣 摄

图片

作为宋徽宗赵佶的封地,

端州在他继皇位后,

升为“肇庆府”。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北宋有一位宋徽宗,他曾为端王,封地就在端州。他登基做了皇帝,很高兴,后来就把端州改为了肇庆。肇是开始的意思,一切的吉祥欢庆就开始了。


图片

明清之际,

两广总督府曾驻端182年,

是两广地区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中心。

悠久的历史沉淀着一个个丰富的故事。

图片



王泮在肇庆任知府期间,主持修建了跃龙窦和崇禧塔,引沥水入西江;宋臣包拯在端州任知府时,以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之风闻名于世;利玛窦在肇庆建立了全国首个传教驻地,并绘制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明末,桂王朱由榔在位于端州的丽谯楼登基;“铁军”叶挺独立团从阅江楼出发北伐……



图片

始建于宋的肇庆古城墙周长2800多米,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全国罕见。梁亮 摄

据悉,该节目自12月17日起,

将于每周六、周日晚17:30-19:00
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
正片中的肇庆片段
是由肇庆市委宣传部协调参与拍摄提供,
央视后期剪辑,
精选极富肇庆特色的景观,
从景观引出与地名相关的知识点,
解读肇庆城市得名由来。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是一档以地名为依托,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综艺节目,主要向观众介绍中华大地万千地名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搏。


图片

一起循着地名坐标
感受肇庆之美!

未来,肇庆将重塑肇庆旅游新辉煌,

高水平建设文化旅游名城。

而不一样的“肇庆元素”也将会被央媒聚焦,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肇庆妇联    CCTV4   肇庆市广播电视台    肇庆西江网    肇庆发布


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