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新区、鼎湖区:深化融合发展,共建区域中心
2025-03-14 16:21:15 肇庆新区发布
虽然,两区经济总量的“个头”不够珠三角同等城市大,但稳定的增长势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两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胜势,资源禀赋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战略机遇正在转化为崛起态势。 看产业集聚,从“基建驱动”到“链式崛起”。战略转型后,肇庆新区的发展重心已从基础设施扩张转向产业链孵化培育。依托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鼎湖-新区起步区平台,两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主导+特色”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与“链式布局”,吸引超761亿元投资项目落地。 看产城融合,从“新城框架”到“活力都市”。近年来,两区坚持“产城融合、城产一体”,激活人口与产业的双向流动。一方面,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中山三院肇庆医院二期动工建设,正大国健康复医院纳入“港澳药械通”体系,区域医疗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园旁的“邻里中心”商住综合体落成,解决产业人群的居住、消费需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串联园区,加速资源要素流动。另一方面,文旅经济与城市烟火气相辅相成,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等不仅提振消费,更塑造了“运动之城”“文化之城”等新标签。 ▲2024年鼎湖山音乐节在肇庆新区举行。吴勇强 摄 看区域协作,从“单点突破”到“湾区联动”。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佛山三龙湾……肇庆新区等建设,拓展多形式跨区域产业合作。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以肇庆新区为区域中心、多组团联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两区正按照省委、肇庆市委要求,探索“湾区联动”“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塑造发展新优势。 肇庆市两会提出,横下一条心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起来。这不仅是全市的发展任务,更是两区加快推进从“平稳发展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的重要窗口。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体城市之一,肇庆需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辐射,承接高端制造业转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两区是肇庆“向东看、向东赶”的前沿阵地,肩负跨区域合作探索的使命。 一批全球化品牌企业加速布局。每天,数不清的货车运载着希音、维珍妮、喜珍电路等企业的出口货物,从临港产业园驶往港口或机场。车轮滚滚间,肇庆新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飙涨162.2%,使其从“湾区腹地”变“沿海城市”,成为大湾区供应链国际化的节点之一。 一批战略性强的项目加速集聚。2024年,两区新增制造业项目80个,投资总额141.7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项目占比60%。喜珍电路、魔丽显示等项目的增资扩产,助推肇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2%。小鹏汽车、喜珍电路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形成6条新能源汽车细分产业链和5条电子信息产业链。 一批传统产业项目转型升级。肇庆嘉联陶瓷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实现了从生产瓷砖到岩板的转变,产值和利润实现几何倍数增长。粤隆纺织不断投入技改资金,打造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益的数字化生产车间,产值实现三年“三连跳”。老牌水厂鼎湖山泉20多年进行7次增资扩产,产线实现“智造”跃升。 今年年初,两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鼎湖区、肇庆新区主要负责人强调,要“大抓产业、决胜科创”,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着力打造“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在肇庆新区战略转型进程中,既要积累经济发展动能,也要汇聚高端要素资源。 蛇年开年第一天,《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正式出台。两区将按照行动方案要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肇庆科教创新主平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高校资源是科教走廊中最明显的优势。全市11所高校资源,两区占据其中3所龙头学院——肇庆医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4年,肇庆医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每年为社会培养5000余名医药卫生人才;广东理工学院是“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之一”;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正重点打造“教育园、科技园、产业园”三园融合项目,围绕大湾区和广东省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四大产业领域,建设科技研发群落,孵化科创产业,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肇庆校区。学校供图 不少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与小鹏汽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产业实际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喜珍电路与肇庆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完成了“超级拼版多层印制电路板的研制”,该成果关键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中科威禾、亚太新材等创新型企业通过与其他国内高校合作,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产学研成果成为撬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 鼎湖区、肇庆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充分发挥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创新策源地作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建好、用好科学小镇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商务中心等平台,吸引院士、博士助力两区发展,大力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服务生态,增强科技创新主体实力,激活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来源:肇庆新区发布 、南方日报、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