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在肇庆f

2019-06-21 11:47:17 封开要闻

2019年6月21日,又到一年夏至日,人生难见日当头。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转就形成了四季轮回。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把太阳光直射在最北面的点连成一条假想线,就叫北回归线。


一年之中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点就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只有每年夏至日正午12点左右,有一瞬的时间直射北回归线,从这一瞬开始,北半球进入夏季。因此我们每年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



北回归线经过地球上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现所谓“回归沙漠带”,唯有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四省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神奇的回归绿带”。


北回归线横贯肇庆,形成了独特的“肇庆北回归线神奇景观旅游带”,该带糅合了七星岩“人间北斗”、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卧佛含丹”、出米洞“立竿无影”“月亮垂照”、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怀集大稠顶自然保护区、高要西江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四会十二带自然保护区、德庆三叉顶自然保护区、广宁深坑保护区等县市区生态文化保护区等自然景观,汇聚成极具肇庆特点的生态旅游线路。


其中,封开的北回归线标志塔更是中国大陆首个北回归线标志塔。


中国大陆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广东肇庆


谢厚灿摄


耸立在封开县城江滨公园内的北回归线标志塔,是1984年6月21日(夏至)建成并举行揭幕仪式的。该塔是我国大陆建设的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标志塔的建成,有助于人们进行天文、地理研究了解太阳、地球的基本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和具有历史及现实的意义。



1984年6月21日的《 羊城晚报》头版,刊载了广东首个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封开揭幕的报道。

1984年6月21日,《 南方日报》第四版, 刊载了《关于北回归线答读者问》文章,文尾报道了我省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塔在封开揭幕的消息。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坐北朝南。该标志的底座宽12米,内圈用混凝土塑成半球状,外圈用花岗石拼成八卦状;有四条斜柱支承在混凝土底座上,斜柱支撑着塔身,塔身面向南方,正对八卦的“离”位,四根斜柱分置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四方;塔身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塔身上部,用不锈钢焊接而成,它的四棱,各有两块羽翼飘出,从任何位置观看,均显示“北”字,寓意“北回归线”和“火箭冲天”。塔顶置一直径62.1厘米的铜球,象征太阳,铜球顶部中央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用作夏至日正午太阳直射检验。


在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前,“老古董”陈楚源给学生讲解夏至日“立竿无影”天文知识。


北回归线所经过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属于沙漠和草原的有12个(国家)。这些地方年降雨量稀少或终年无雨,而且蒸发量大。因此,造成大部分地区河流干涸,形成大、小沙漠、戈壁滩寸草不生、渺无人烟的地带。但是,北回归线经过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地区,因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而湿度大,水热资源较为充足,年降雨量达1500—2000毫米。有些山区还形成地形雨,气候、土壤更加湿润。


封开县全县的绿化率也达到87%,超过了全国绿化的平均水平。封开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在北回归线上是个奇迹,封开县北回归线标志塔的建立,给人们、特别是封开人民认识、研究地理、天文、气象等大自然知识,研究生物、林业、农业等生态发展规律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封开县杏花镇斑石 欧镜开摄

封开广信塔 谢厚灿摄


千层峰秀色 叶伟华摄

秀丽贺江 谢京中摄

杏花古村 莫献绪摄


夏至养生小Tips


据专家介绍,每逢夏至日前后,至热至阳的太阳沿着轨道走到了北回归线上空。此时太阳垂照点恰好与人头顶中端"百会穴"相对接,而中医经络学认为:百会穴为精明之府、百脉之宗,是通达全身的阴阳脉络,连贯所有的大小经穴,对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夏至日垂照头顶的“百会穴”,就一定有通畅百脉、养脑补阳的作用,也能充分促进钙质的吸收。若时间控制好,更有助于小孩大脑的发育和头部骨骼成长,也有益于头发的生长。夏至养生不妨到肇庆来一场北回归线之旅吧!

来源:封开要闻

11后图.jpg